沒客人,愁﹔客人多,愁…美國華裔Tony老師心裡苦!

2020年06月12日11:09  來源:中國僑網
 

雖然最近美國各州已經開始復工,但在經歷了漫長的停頓之后,各行各業一時半會兒還恢復不了元氣。

美國華人三大傳統行業之一的理發業,也遭受了重創。許多在海外謀生的“Tony老師”們,大概都想大喊一聲:我太難了!

停工沒收入 房租還得交

3月,美國紐約曼哈頓唐人街上稍顯冷清。勿街路旁停著一長串汽車,每輛車的擋風玻璃下都擺著一張印有“必要行業員工”字樣的紙。

街邊的數家理發店門窗緊閉。其中一家理發店的門上,貼著三張A4紙,分別寫著:“本店決定關閉兩周(自3/18-4/2/2020)”、“我們將在4月3日開張”以及“本店將關閉至政府另行通知為止”。

3月以來,美國各州紛紛要求民眾“居家避疫”,各行各業停工,華人從業者眾多的理發業也不例外。

停工后,洛杉磯華人理發師Kit Wong的收入減少了七成。他租下的店面屬於二手轉租,房東要求交房租,所以租金還是得一分不少地交。

“有時,我也會問能不能隻給一半租金,不過即使給一半,目前也賺不到錢。”Kit Wong說。在美國日漸嚴重的疫情下,他擔心就算重新營業,也不一定會有客人。

雖然這麼說,但為客人健康考慮,Kit 還是嚴格遵守著相關規定。停業后,曾有客人想找他理發,他拒絕了。

由於認為理發行業收入並不穩定,Kit平時也在做其他生意,算是“未雨綢繆”。疫情期間,他就將重心轉移到了自己的時裝店上。在他看來,時裝店可以做網上生意,也可以到現場取貨,至少也是一個收入來源。

雖然有政府的津貼,但是Kit還是認為自己當下的經濟狀況“撐不了太久”。“我希望政府快點控制住疫情,希望數字可以低些,疫情快點結束。能安全開業比給津貼要好。”Kit說。

員工不回來 客人多了也愁

作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理發業者,華人陳貴英在加州薩克拉門托市經營理發店已超過20年。理發行業獲准重開后,她店裡的客人絡繹不絕。

然而,陳貴英卻十分發愁。

原來,復工后,陳貴英店裡的員工都選擇不來上班。一方面,美國政府提供的失業金加補助有近1000美元1周,許多人認為無需著急上班賺錢﹔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擔憂復工后可能會被感染,選擇繼續待在家裡。

因為招不到人,所以剪發、打掃,陳貴英都要自己上陣。(美國《世界日報》/李晗 攝)

然而,對那些已經在家憋了幾個月的人們來說,理發卻是“剛需”之一。無奈之下,陳貴英隻能“親自上陣”,包攬了從理發到打掃的所有工作,常常忙得連飯都來不及吃。“有一次,我從早到晚一共剪了42個客人的頭發。”陳貴英說,那天到下午5時左右,還有客人在等候。

曾有電視台聯系陳貴英,想請她談談復工后的事情,但陳貴英拒絕了。店裡的生意已經十分忙碌,她擔心如果上了新聞,會有更多之前的客人回來找她理發,更忙不過來。

在理發業這種“高風險”行業,對於病毒的擔憂似乎十分普遍。

在加州聖伯納汀諾縣的一家購物廣場,一家華人業者經營的理發店尚未完全重新開業。業者表示,之所以對重新開業小心謹慎,就是希望避免病毒傳染。

有洛杉磯縣的華人理發師也表示,出於對健康安全的考慮,雖然現在各行各業已逐步“解封”,但也會過一段時間再重新開業。

復工規定多 謹慎最重要

對於重新開業后的計劃,Kit已經有了一些想法。他打算會先接待熟悉的客人,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同時,也要求客人戴口罩。“我會叫客人一個一個來。客人准時來,也盡量准時走。錯開預約時間,在中間的休息時間給工具清潔、消毒。”

重開后,華人理發業者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嚴格的防疫措施。

在朋友的幫忙下,馬薩諸塞州華人理發業者張桂英已准備好酒精、干洗手液、消毒劑、口罩、手套等防疫用品。在她看來,重新開業后,再光顧的顧客會有“很不一樣的感受”。

在張桂英的規劃中,理發店重新開放后,門口會張貼相關規定的告示,兩名理發師將各自在工作區工作,每個時段隻讓兩名客人進入理發店。客人進門前需要用稀釋的消毒水擦洗鞋底。

根據馬薩諸塞州的規定,美發行業重新開放,需要遵守有關社交距離、衛生規范、實際操作的“強制性安全標准”細則,具體條目超過30條。而在美國其他各州,也紛紛針對理發業、美甲業等“高風險”行業出台了詳細的復工規定。

雖然理發店因疫情被迫關了兩個月,但張桂英並不心急。她已經接到許多預約,表示重新開門后會依照規定行事,也希望顧客全力配合。“要以慈悲和愛心抗疫、防疫,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張桂英說。

疫情尚未過去,“解封”的每一步慎之又慎,但民眾的生活正在恢復正常。經歷過兩個月的停業,美國的華人理發業者的艱難日子也即將走到盡頭,迎來曙光。

(責編:王雨晴、姜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