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在這個產業裡,中國將成為全世界的老師!

參考消息

2017年05月22日15:28  
 

美媒稱,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龐大的制造業將孕育出它自己的、以手機APP為基礎的共享經濟。中國將成為教會全世界該如何共享的老師。

  美媒稱,對於中國共享經濟領域的初創企業而言,這幾個月實在是太棒了。 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龐大的制造業將孕育出它自己的、以手機APP為基礎的共享經濟。中國將成為教會全世界該如何共享的老師。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5月19日報道,一家初創企業最近宣布,預計今年要在廣州共享至少50萬把雨傘,而嘉興一家籃球共享企業也在媒體獲得正面報道。 報道稱,共享模式在中國比在幾乎其他任何地方看起來都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一位市民准備利用共享單車出行。

  報道稱,中國共享企業去年的融資額接近250億美元(約合1720億人民幣)。近幾個月來,共享單車在中國已成為風險資本最關注——也是最充滿泡沫——的目標。據統計,中國的共享經濟到2020年時將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到更大比例的份額。

  

  浙江一所高校內出現的“共享籃球”自動租賃機。

  報道分析,三方面因素証明這種樂觀看法是有道理的。

  首先是中國的人口結構。中國的千禧一代是拉動這個國家舉世矚目的電子商務行業,以及從這一行業發展而來的共享經濟的力量。許多中國年輕人不願意把錢花在買車甚至是買手機電池上,而是更喜歡把錢節省下來,用在像旅游這樣的生活方式上,或者去培養自己的初創企業。

  與此同時,中國的老年人對之前條件更為艱苦的時期記憶猶新。他們生來就更為節儉,這就讓共享資產對他們更有吸引力。

  

  人們可以在公共區域找到共享充電寶,並通過掃描二維碼完成借取和歸還。

  第二個因素是迅速改變的中國消費特征。不斷上漲的房價、照顧年邁父母的責任帶來的壓力,這一切使中國的中產階層對應該如何消費變得更有判斷力。這大大推動了從大眾市場產品向優質產品和服務的轉變,而這具有雙重作用。

  首先,比方說原本要拿來買汽車的錢因為拼車而省了下來,這些錢就可以用來買優質產品。其次,分享能獲得優質的體驗,例如通過度假時使用他人分享的高品質住宅而獲得優質體驗。有趣的是,伴隨這一趨勢的是,基於電商的二手商品交易(這實際上是長期分享業務)大幅增長,此類商品包括古馳手提包等奢侈品。

  

  中國許多城市的街頭都能看到共享單車。

  第三, 移動支付趨勢。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的金額是美國的50倍以上。如今,看到中國消費者在支付終端前搖晃手機或通過掃描二維碼完成交易是極尋常的事。在許多情況下交易金額極小,比如中國的共享單車每30分鐘隻需0.07至0.14美分(5角至1元人民幣)。難怪一些投資者認為共享雨傘服務或許可行。

  報道稱,這種很好的氛圍意味著全球共享行業中的很多創新都將在中國誕生,而不是美國的硅谷。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龐大的制造業將孕育出它自己的、以手機APP為基礎的共享經濟。中國將成為教會全世界該如何分享的老師。

  法媒看中國共享單車之戰:

  燒錢爭取用戶盈利還得等一年

  據法國媒體報道,橙色、黃色和藍色單車涌上北京的自行車道——共享單車強勢現身首都和其他大都市的大街小巷。這些單車機動靈活,不同於巴黎的Velib單車,它們並非鎖在固定的樁上,用戶可以停在任何看起來合適的地方。這種共享單車一年前還沒有出現,如今在中國已有數百萬輛之多。

  在面臨交通擁堵和污染問題以及地鐵站之間距離遙遠的城市裡,這些自行車雖然能獲得一定的成功,但有一個很大的未知數:這些初創企業打算如何賺錢?有人指出:“目前價格被人為調低,因為最重要的目標是爭取用戶。要盈利起碼還要一年,等到市場固定下來的時候。”

(責編:石希、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