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0日報道,美國新當選總統川普日前表示,自己將於明年1月20日入住白宮,但妻子梅拉尼婭和10歲的小兒子巴倫要繼續住在紐約的川普大廈,直到明年6月巴倫本學年學業結束。
此番言論卻惹惱了紐約當地市民,他們擔心安檢、封路等措施會更加惡化城市的交通狀況。
深讀(微信ID:shenduzhongguo)注意到,川普的妻子恐怕是首位不在白宮裡居住的第一夫人。那麼,美國歷屆總統的家人,為什麼也要和總統一起住在白宮呢?
為孩子上學 川普夫人放棄入住白宮
美國歷任總統和他們的家人歷來都在白宮居住,如果如該新聞所述,川普的妻子恐怕是首位不在白宮裡居住的第一夫人。
川普交接團隊公關負責人米勒(Jason Mille)向記者表示:“川普夫婦對於讓他們10歲的兒子中途轉學顯然十分敏感。之后會有更正式的聲明。”巴倫目前就讀於紐約曼哈頓上西區的私立學校,該校學前班的學費至少44120美元。
46歲的梅拉尼婭經常被拍到去學校接兒子放學,她曾經稱自己花很多時間陪巴倫。梅拉尼婭將在必要時前往華盛頓特區,川普也有可能經常在兩地往返。前三角洲特種部隊成員吉姆·李斯(Jim Reese)說:“(川普大廈)要變成紐約的白宮了。”
那麼,美國歷屆總統的家人,為什麼也要和總統一起住在白宮呢?
總統家人入住白宮 安保更方便
白宮在很久以前不稱為白宮,而被稱作“總統大廈”、“總統之宮”。
1792年,總統大廈始建時是一棟灰色的沙石建筑。從1800年起,它是美國總統在任期內辦公並和家人居住的地方,在美國歷史上,除了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之外,其他歷屆美國總統以及家人都會在白宮居住。
在1812年發生的第二次美英戰爭中,英國軍隊入侵華盛頓。1814年8月24日英軍焚毀了這座建筑物,隻留下了一副空架子。1817年重新修復時為了掩飾火燒過的痕跡,門羅總統下令在灰色沙石上漆上了一層白色的油漆。此后這棟“總統大廈”就一直被稱為“白宮”。
事實上,並沒有要求總統的家人一定要住在白宮,但是因為一些原因(比如工作,安全,象征性等),總統家人也願意住在白宮。當然,安保更方便是主要原因。
美國剛建國時,總統府並無人把守。直到1860年,才由一些軍人和華盛頓特區的警察組成了一支小型武裝力量,負責白宮的保衛工作。
1901年麥金萊總統被刺后,國會撥專款成立了特工處,保護美國總統和副總統的安全,擔任他們的貼身侍衛。后來,這支隊伍不斷壯大,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根據報道稱,白宮安保有外圈、內圈和核心圈三層防御圈,外圈是首都華盛頓整體安保的重要組成部分。地面部分由聯邦調查局、華盛頓特區警署和華盛頓陸軍軍區司令部共同負責。
為保衛面積約5100平方米的白宮,僅地面就需出動上萬人的警力。白宮內圈和核心圈的日常防護均由美國國土安全部所屬的特勤局統管,目前共有3200余人,但駐白宮的人數一直被列為絕密。
白宮動物園
白宮曾是許多種類動物的家,總統胡佛(Hebert Hoover)養過2隻短吻鱷,而且還讓它們在整個白宮范圍內自由行﹔杰佛遜總統(Thomas Jefferson)養過一隻知更鳥,一樣讓它到處飛﹔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 Adams)還在浴室養過鱷魚,並特地雇用了一名訓養師照顧它。
最初設計白宮時,建筑師Charles L’Enfant原先預想的是一座極度氣派的豪宅型建筑,或者說一座皇宮。總統喬治華盛頓到施工現場察看時,對L’Enfant的設計十分反感,當場把他開除。
延宕的白宮工程后來由建筑師James Hoban接手完成,但在當時也是全美國最大的住宅。
火燒屋
1929年12月24日,白宮西翼一處發生電線走火,引發4級火警,大火引起的濃煙和消防員的洒水弄得屋內滿目瘡痍,更不幸的是,白宮當時並沒有保險能夠補償損失。后來靠著國會支出款項,才讓白宮多處室內空間重新整修。
秘密通道
白宮已被証實確實擁有地下通道,大約位在東翼6層樓深的地底下有一座地下避難堡壘,據說總統辦公室有扇暗門可以直接通往這座堡壘。
目前確切得知的是,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珍珠港戰爭后下令建造了一座防空洞,位在白宮財政大樓的地底下,可以直接從白宮內部的暗門通往該處。
失敗的DIY空調
1909年,美國史上最胖總統塔夫脫(William Howard Taft)希望白宮裡有空調,所以決定自己動手做。怎麼做呢?
他在走廊安裝多個大型風扇,將外頭的空氣穿過成堆的冰塊吹進來,這些冷空氣接著會穿過暖氣用的氣管,讓整座白宮冷卻下來。理論上聽起來是可行的,實際上卻不是這麼回事。結果走廊根本沒有像預期那樣涼爽起來,因為那些冷氣穿過暖氣管后都變得不冷了,隻進來一堆灰塵和臟空氣,增加清掃人員的困擾。
新娘來了
有誰在白宮結過婚?美國第五任第一夫人瑪琍亞夢羅的表弟就是在白宮的藍廳(Blue Room)舉行婚禮。1828年,總統昆西亞當斯最小的兒子也是在此舉行婚禮。不過曾在白宮結婚的總統隻有克裡夫蘭(Grover Cleve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