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2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最新統計研究發現,六分之一的美國青壯年男性不工作。是不能還是不想?這又反映了哪些問題呢?
據美國觀察員余浩介紹,美國的就業形勢已經比前幾年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時好了很多,但是依然有700萬年齡在25歲到54歲之間的男人,既不工作也不去找工作,這佔了這個年齡段的美國總數的12%,不包括另外200萬在找工作,但還沒找到的年齡段男子。美國25歲—54歲的青壯年男人,有大約六分之一不工作或者沒工作。這些人去上學年齡偏大,退休又太早,從而成為受到社會學家關注的令人擔憂的社會現象。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不久前就這個現象專門發布報告,顯示美國官方對長期趨勢的關注。這些男子主要是低收入階層,高中之前就輟學,沒有獲得高中文憑,這些人的共同特點是不會因為不工作而花更多時間在照顧孩子和做家務事上,而是花更多時間在看電視等事情上,也許有些男子與家庭婦女一樣,寧願不工作過苦日子,隻要周轉得開。但是問題對於多數不工作,或者失業男人而言,這不僅意味著沒有收入,也意味著失去尊嚴,甚至還伴隨而生像抑郁症,濫用藥物、自殺以及種種壞結果,從而成為社會問題。
當然有一部分人本身不願意工作,或者有妻子掙錢養家。但實際上調查顯示隻有不到四分之一不工作的男子有正在工作的妻子,這個比例過去50年實際上是持續下降,男人不工作想找老婆是相當不容易。
有些男人靠政府福利過日子,奧巴馬政府官員稱,青壯年男子不工作或者找不著工作的很大原因是他們意識到雇主對於低技能或者受教育程度低的男子不感興趣,他們找不到工作就放棄了,反正靠政府的福利過活也不會比低收入的生活差多少,何必去工作。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政府福利應當是救急,扶助真正有困難的人,而不是養懶漢,這些年美國存在福利擴大,濫用福利的現象,客觀上造成一批人不勞而獲,仰賴政府福利。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弗曼表示,美國40年代中到60年代中出生的“嬰兒潮”時代的人已經陸續進入退休年齡,會騰出許多就業崗位給青壯年提供就業空間。他沒有明說的是,這既是為了自己有比較體面的生活,也是為了美國社安體系能夠繼續維持下去。因為享受社安福利的人越來越多,不工作的人如果還是很多,不僅不交稅,還要吃社會福利,社安體系將難以為繼。
美國社安體系本來就有到二零三幾年崩潰的說法,所以青壯年不工作是個巨大挑戰。弗曼表示美國政府應改善教育和培訓,令工人對雇主更有吸引力,幫助青壯年再就業,提供孩子撫養補貼和帶薪休假制度,吸引更多人出來工作,為低薪工人擴大稅收優惠,使工作更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