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建:为何一直被吐槽,从未被推动【2】

2017年02月16日08:08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道路、桥梁、下水道都在日渐恶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每年会去美国访问多次。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一直到60年代才结束。当时,美国可以说打造了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好的高速公路系统和航空系统,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现在的基础设施已经跟不上现实需要,所以说“大兴土木搞基建”肯定有其必要性。

  “我去美国时,感到他们现在的路况非常糟。有句话叫,出了肯尼迪机场,‘汽车跳,纽约到’,就是说一路上都是坑坑洼洼的。这还是纽约,是财政比较富裕的地方。”金灿荣说,曾经发达的公路和航空体系也为美国带来了铁路网络衰败的代价,现在美国的铁路水平已经落后欧洲、日本和中国了。

  成熟的交通系统一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美国著名的州际公路网是美国等级最高的公路,上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当总统时立项开建。当时正值冷战,这些路被明确地认定为国防公路。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不管是铁路、公路和隧道的人均里程,还是机场的密集程度,美国都能排到世界前三。铁路方面,美国人均总里程达7.16万公里/万人,仅次于加拿大,而22.8万公里的总里程则远超其他国家;航空运输方面,美国机场密度仅次于英、德;公路运输方面,美国人均总里程达到208公里/万人,仅次于加拿大。

  然而,正如众多水坝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年久、老化成为美国交通设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常在美国各地旅行的华裔陈女士去年10月坐火车从费城赶往纽约。“我觉得美国火车最大的问题不是慢,而是线少车少。虽然系统成熟,但年头已久。”她对《环球时报》说,200英里内的距离,美国人通常会选择开车,更远的话就是坐飞机,落地后租车。去年底,陈女士在佛罗里达、纽约、康涅狄格州等地开车出行,州内和州际公路走过很多,她感觉美国公路虽然不如中国的新,但路况良好。

  丁刚表示,美国各地的基础设施情况不尽相同,尽管大多修建于二战结束后,由于质量较好,维护精心,现在都还能用,但确实陈旧。“21世纪初我去美国时,觉得他们的机场还不错,大约是和国内对比得到的感觉。现在再去,就觉得不行了,和十几年前几乎没变化,各种设施都很陈旧。”

  “这里的地铁像北京上世纪90年代的一号线。”来美国旅游的张云云女士对《环球时报》说,“没有防护隔离门,抬头就是空心砖,车站里灯光还很暗。”实际上,美国是世界上拥有地铁最多的国家。在纽约、波士顿等城市,地铁历史超过百年。当然,“高龄”也意味着安全隐患。

  美国土木工程协会是美国唯一为其国内公共基础设施进行评级的专业会员组织。按照该协会2013年公布的报告,自1988年总体被评为C-以来,美国的基础设施状况几乎没表现出任何改善迹象。在此期间,美国航空基础设施的级别从B-降至D;当时没参与评级的大坝现在被评为D;当时没参与评级的铁路被评为C+;公路从C+降至D;基础设施总体得分从C-降至D+。简言之,美国的道路、桥梁、下水道和大坝状况都在日渐恶化,需要在2020年前投资3.6万亿美元。

  实际上,早在1999年,《今日美国报》就发表长篇调查报道“崩溃的美国基础设施”,披露种种问题。然而,近20年之后,美国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依然处于“倡议期”。

(责编:石希、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