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64个亚裔组织联手告哈佛 反对招生歧视【2】

2015年05月18日08:22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原标题:美64个亚裔组织联手告哈佛 反对招生歧视

入学歧视给亚裔学子造成伤害

据赵宇空介绍,近十年来,亚裔学生难入美国名校的残酷现实已引起美国学者和舆论的关注。普利策奖得主丹尼尔·金在《大学潜规则:谁能优先进入美国顶尖大学》一书中说,哈佛等美国大多数精英大学在招生方面一直有“三重标准”:给亚裔学生定最高标准,其次为白人,最低的是黑人和拉美裔美国人。普林斯顿大学两名教授也在《不再隔离,未臻平等:种族与社会阶层对精英大学招生和校园生活的影响》一书中说,亚裔在任何一个SAT分数段的录取率都是最低的,在同样分数的情况下,录取率比白人低67%,比起其他族裔则更低,“亚裔进一流名校SAT要比白人高140分,比西裔高270分,比非裔高450分”。《纽约邮报》今年曾披露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消息,一个印度裔学生爆料自己15年前在申请名校医学院时曾剃光头,加入黑人学生会,并在申请材料中自称黑人。让他吃惊的是,这个恶作剧居然真的一试就灵,让他沾了“种族配额”的光,以相对低的分数申请成功。

2012年,还有美国社会活动家以“美国唯才是举的神话”为题披露说,1993年亚裔在哈佛大学的份额超过20%,达到最高,随后立即下降,“尽管亚裔人口自1993年以来增加了一倍多,但哈佛对亚裔的录取率基本保持稳定,停留在比20%低3到5个百分点这样的水平”,“哈佛对亚裔的相对录取率直线下降,在过去20年下降超过一半,类似的下降也发生在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大多数其他常春藤大学。”

需要强调的是,在过去这20年间,亚裔(特别是华裔)学生不但数量增加,学生的素质也显著提高。亚裔学生在上世纪80年代只占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的10%,在2000年至2012年期间达到58%。亚裔学生在上世纪80年代占美国计算机奥林匹克国家队的20%,到2012年已达到75%。今天,美国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林匹克国家队,基本由亚裔包揽。在过去5年中,亚裔学生获得31%的“总统优秀学者奖”,其评选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成绩、个人品质、领导能力和社区服务综合评比得出的。

在过去20年亚裔学生增加了将近一倍,学生的素质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常春藤学校对亚裔学生的录取比例基本持平,停留在14%至18%的固定比例。这是明显的种族歧视和隐形的配额制。早在1978年,美国最高法院就禁止在学校录取中使用配额制。赵宇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可以说,这些学校对亚裔的歧视和隐形配额制已形成对我们孩子成长和教育的最大枷锁。是亚裔和华裔在美国所面临的最大民权问题。”

亚裔申诉哈佛组委会认为,造成这种歧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美国为了照顾教育落后的非裔和西班牙裔,在上世纪60年代实施“强制行动法案”,要求对这些种族在大学录取时进行照顾。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强制行动法案实施50多年来,没有实质性改善非裔和西班牙裔的教育,却造成种族之间在机会面前的不公平。近年来,美国最高法院一直在不断限制以种族为依据的强制行动法案在大学录取中的使用。而且,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等8个州已禁止其使用。但在常春藤名校聚集的美国东北部,强制行动法案依然有效。这就造成亚裔和白人学生在这些学校受到歧视。更重要的是,亚裔在常春藤录取中受害最深,远远高于白人。这就引出第二个原因:常春藤名校对亚裔在文化认同方面的不接受和歧视。早在20世纪初,哈佛大学就对犹太新移民勤奋好学的精神反感,设置了所谓的“全面评估方式”来加以限制。后来经过犹太人几代人的努力,常春藤名校终于停止了对犹太人的歧视,但勤奋好学的亚裔又变成了新目标。在录取过程中,一些美国名校认为亚裔只懂数理化,不会交流,没有创新和领导能力,并常常给亚裔学生在交流和领导能力这些主观评估方面打低分。亚裔认为,这种偏见与亚裔在科技创新和创业方面的卓越成就早已大相径庭。

亚裔团体联合申诉哈佛招生歧视的行动让很多华裔深有感触。有的亚裔认为,常春藤名校在入学方面的歧视已对孩子造成身心方面的巨大伤害,导致很多优秀、勤奋的亚裔孩子在一个很小的录取份额内相互残酷竞争,而不是与其他种族的考生公平竞争。因此,学习压力大,没有充分时间从事其他方面的活动和休息。赵宇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最近一个被哈佛录取的华人孩子,竟在高中毕业前修完20多门具有大学二年级水平的课程,可见学习压力之大。有些幼小的心灵还因此被压垮,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这种歧视还使亚裔孩子常有一种不被社会接受和公平对待的感觉。

移民美国多年、目前担任一家中资企业驻美国公司CEO的刘晓莲认为,亚裔要用集体智慧攻克美国名校的“配额壁垒”、拆掉“配额天花板”可能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亚裔应向当年的犹太人学习。同时,刘晓莲呼吁,亚裔孩子家长对名校和教育终极目标要有正确认识,不要“唯名校是举”,习惯性地认为“千军万马闯过独木桥”的才是人才。一名旅美近20年的华侨说,不光在中国国内,在美国也一样,名校教育都是稀缺资源,完全的公平公正是不可能的,但亚裔必须发出应有的声音。

一名来美已18年、在某保险公司任精算师的华裔母亲说,她的两个孩子生在美国,她不希望他们以后在申请美国名校时还因为族裔问题而受到不公正待遇。还有的华裔认为,过去亚裔学生毕业后多从事医生、律师、金融等收入较高和稳定的职业,参政意识不强,对美国的决策影响力不够,相反,美国名校更愿意招收未来能更有作为、更有影响的政治精英。

在美国,“声音大的孩子有奶吃”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亚裔在美国仍属于相对边缘化的群体,自然权益较少。此外,美国人对亚裔的固有认识影响了哈佛等名校对亚裔的招生政策。如果这种偏见和现状发展下去会越演越烈,将造成亚裔的恶性循环:僧多粥少,招生比例低,亚裔传统上又重视教育,都拼命重视学习,无暇顾及综合素质,被迫陷入恶性竞争,同时,大量优秀的亚裔青年无法享受最优质的精英教育,最终会严重影响亚裔未来在美发展。苗绿说,亚裔组织起来发出呼吁很有必要,美国社会很多时候是“声音大的孩子有奶吃”,并对种族偏见和人权问题有很高的敏感度,社会团体的呼吁会有效影响舆论和政策。

苗绿说,美国应考虑到近年来在全球化背景下,非美国出生的亚裔越来越多地报考美国高校。以华裔为例,过去5年仅中国大陆赴美就读高中的人数就增长了60多倍,目前每年有3万中国学生赴美读高中,另外还有十余万中国高中生从大陆直接申请美国大学。她认为,亚裔站起来呼吁取消“隐形配额制”正当其时,合情合理。华人群体在美不仅要成为最勤奋最守规矩的族群,还应成为维护自身利益、敢于发出自己声音的族群。赵宇空也向《环球时报》强调说:“亚裔是美国教育进步的重要贡献者之一,并且他们一样关心美国落后社区的教育问题。我们认为,根据经济收入,而不是种族对贫困家庭适当照顾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教育。”

(责编:张茜、燕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