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的话
历史的脚步已经远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血雨腥风,人们继续纪念《波茨坦公告》,其意义却不止于史海钩沉。
今日镜鉴(微信号:jingjianpd),我们与您分享人民日报北美中心分社记者张朋辉寻找《波茨坦公告》的特别经历。
▌人民日报北美中心分社记者 张朋辉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波茨坦公告》为标尺,钓鱼岛之争、日本政府和右翼分子推动的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宪法等行动的是非曲直、正义与否一目了然。
波茨坦是德国小镇,1945年7月同盟国在那里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安排等问题,中美英三国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这个“公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美英三国在这份文件(苏联随后宣布加入)中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妄欲征服世界”“穷兵黩武”的本质作出准确定性,对战后领土安排、战犯处置等都有明确规定。该文件同《开罗宣言》等文件一道,为战后国际秩序构建了法律基础。
图为《波茨坦公告》抄本。其中,中文手抄本收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英文抄本收藏于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 张芳曼 制图
在《波茨坦公告》发表70周年之际,给读者呈现这个原件,很有意义。笔者寻找原件的过程中几番周折,也是一段颇为耐人寻味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