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国频道

18世纪猫咪标本艺术,映射当时死亡观

2016年09月07日15:20 | 来源:人民网-美国频道
小字号

       有的东西很可爱——比如说猫;有的东西又有点可怕——比如说死掉的猫。不过还有一种东西可以游走在两种风格的边缘,比如Walter Potter的动物标本展《猫咪婚礼》(The Kittens' Wedding)。

       1835年生于英格兰苏萨克斯郡(Sussex)的Potter在一个多世纪前创作了《猫咪婚礼》这个作品,这也是他1918年离世前的最后一件动物剥制标本作品。展品中共有20只猫咪标本,婚礼上包括牧师、新娘、新郎和一众宾客,所有人身着华服。所有衣服都由他的邻居和女儿制作。与他之前的作品不同的是,《猫咪婚礼》中的动物装饰很全面,包括耳环、插花、袋表。

       Potter的猫咪尸体都是从附近的一个农场得来的,而大部分用来喂食的鸟和老鼠都是由熟悉他的人,在遇到时捐赠的。参考现在那些有洁癖的人在保存死去的动物尸体时的小心谨慎,你可以想象在Potter生活的年代,动物标本剥制术有多么流行。在维多利亚时代,人们不仅关心自然界的变迁,更加会利用科学手段解剖探究生命过程的复杂。尤其是,死亡。

       在19世纪初,流行一句“凡人终有一死(mementos mori)”来艺术化地表达人的死亡近在眼前。从在头发上装饰钻石、到死亡面具、再到给尸体拍照,19世纪的人们从不畏惧死亡。当白喉、伤寒、麻疹和霍乱等传染病肆虐时,他们也不得不直面死亡这件事,正如维多利亚女王几十年来一直悼念她的去世的丈夫阿尔伯特王子。

       而动物标本剥制术,将动物尸体用作科研标本或者艺术装饰,也只是维多利亚时代对于死亡的一种意识。给动物标本穿上服装,布置场景,将他们拟人化,借由动物的死亡来隐喻人类。

       这个展览现在正在纽约布鲁克林的病理解剖博物馆(Morbid Anatomy Museum)进行展出。《纽约时报》则将Walter Potter视作视觉剥制艺术的大师。博物馆的合伙人和创意导演Joanna Ebenstein称赞他为“以动物作为媒介的民族艺术家”。

       作为观众,不管你觉得是美丽还是奇怪,他的作品都代表了一个会广泛讨论死亡、崇敬甚至庆祝死亡的时代。(胡玉杨编译自《赫芬顿邮报》)

(责编:梁军、张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