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私塾”何以走俏(环球走笔)

韩庆娜

2016年06月16日15: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戴维和安娜是一对年届花甲的美国夫妇,闲聊中得知他们女儿的4个孩子都没去学校上学,而在家接受教育,笔者颇感诧异。向来受人追捧的美式教育,却似乎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避之不及。一种在美国被称为“家庭学校”的教育形式渐渐“火”了起来。

  所谓家庭学校,就是父母自行给处在学龄的未成年孩子上课,而不是把他们送到公立或者私立学校接受中小学教育。1999年,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大约有85万学龄儿童在家接受教育,并以2%—8%的年增长率稳步增加,目前这一数字已经达到230万,约占学龄儿童总数近4%。在出生率低迷不振的背景下,美国公立学校的招生率勉强持平、私立学校招生数量持续走低,家庭学校的学生比率却不降反升,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

  家庭学校经历了一个艰难起步、挣扎生存和日渐兴起的过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除了俄克拉何马、马萨诸塞和印第安纳等个别州外,家庭学校几乎不为美国社会所容,稍有不慎还可能引来牢狱之灾。很多父母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躲过左邻右舍的火眼金睛,努力“掩护”已达学龄的子女不被发现;1993年,在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霍尔特的不断呼吁下,美国所有的州才最终承认家庭教育的合法化。

  在大多数选择家庭学校的美国家长看来,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为了照顾大多数而采取统一僵化的课程体系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美国社会普遍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以及校园欺凌现象,所以选择自行教育孩子的家庭有32%都是少数族裔。另外,近年来校园枪击案的频发,也让更多父母选择安心在家教育孩子,从而不用为在学校的孩子担惊受怕。

  家庭学校自出现之初就备受争议。一方面,社交障碍是主流社会对家庭教育的主要担忧,人们认为孤立的学习氛围会阻断孩子与外界交流的桥梁。支持者则表示,家庭教育并非止步于自家庭院,家长会充分利用丰富的博物馆、图书馆和体育馆等优质公共资源,使孩子获得广泛认知社会的机会。另一方面,学习质量常被认为是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但也有数据显示,来自家庭学校学生的表现屡创佳绩,美国一流大学也越来越注重面向家庭学校的孩子开门纳贤。

  当几位美国朋友以轻松愉快的语调谈论起在家求学的经历时,都不约而同谈到在漫长的学习周期中,无需为了配合他人的步伐而刻意减慢或者加快自己的节奏,这种个性定制的专属学习计划有利于他们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业。看来,美式“私塾”的走俏,无论是从心所向,还是环境所迫,都有值得传统学校教育深思的地方。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16日 21 版)
(责编:姚春、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