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指標將破紀錄,各方期待消費熱潮,中國迎接“超級黃金周”


點擊播報本文,約
“預計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全國鐵路旅客發送人數將超過2.19億人次,會創歷史新高。”“預計雙節第一個(交通)高峰會出現在10月1日,單日客流量可能會超3.4億人次,再次出現歷史峰值。”“據預測,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全民航市場的旅客運輸量將達到192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3.6%,創歷史同期的最高水平。”……9月28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以及鐵路、民航等部門官員紛紛預估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多項出行指標將創“歷史之最”。多個旅游網站平台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假期出游人數同比大幅增長,旅游和消費將全面進入高峰期。這些強勁的信號,預示著今年雙節假期將成為一個拉動內需、釋放消費潛力的“超級黃金周”。與此同時,國家移民管理局28日稱,預計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將突破200萬人次。隨著我國免簽“朋友圈”擴容,入境消費便利化舉措落地,“中國游”和“中國購”持續火熱,各國游客將感受到一個開放包容、繁榮穩定、充滿活力的中國。
假期出行將達23.6億人次
28日上午,國新辦就國慶中秋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李揚介紹說,國慶中秋8天假期期間,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23.6億人次,平均每天大概2.95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3.2%左右。國家鐵路局和中國民航局官員也介紹了假日期間鐵路、民航出行預估情況。李揚還介紹了假日期間國內、國際旅游情況。他稱,預計國內一些熱門城市的旅游熱度會突破去年高位。出境游方面,預計赴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旅游的人數將會大幅度增加。
香港《巴士的報》28日稱,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假期即將到來,全國各地的交通運輸部門和旅游景點都在緊鑼密鼓地准備迎接旅游高峰。北京市交通委預計,假期將形成一年中出行的最高峰,北京將採取增強景區運輸能力、延長地鐵運營時間、擴大重點區域停車位等多種措施應對客流。上海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展覽和活動,其中包括上海首屆國際雪雕展。在陝西省,許多博物館也宣布延長開放時間,同時增加游客的門票供應。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全國將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超過1.2萬場,包括300多場大型燈光秀和500多場非遺展示活動。
報道還稱,多個在線旅游平台的數據顯示,許多城市旅游預訂量同比增長超過50%。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預測,今年國慶中秋假期,中國旅游人數和旅游消費總額都將創歷史新高。
法國《世界報》稱,中國國慶假期即將到來。這是中國一年中僅有的兩個長假之一,與農歷新年並列。一些經濟條件允許的家庭會選擇出境游。那些年輕的都市青年則會趁著8天長假,去探索青藏高原等遠方。他們的願望是走向大自然,尋找廣闊的空間。政府和企業都對這一趨勢寄予厚望。近來中國戶外休閑消費迅速增長,戶外活動服裝和鞋類的銷售額激增。
“將迎來出入境高峰”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同慶,中外旅客跨境游需求旺盛,全國口岸將迎來出入境高峰。”國家移民管理局28日稱,預測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將突破200萬人次。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將跨境旅行需求的強勁增長歸因於長假、免簽入境政策以及國際航線的持續恢復。
美國《旅行與旅游世界》網站稱,隨著中國長假臨近,許多國家都期待中國游客到來。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因地理位置和文化吸引力而繼續受到中國游客的歡迎。不過,今年的長假期讓中國游客對長途旅行的興趣日益濃厚。埃及和俄羅斯等國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烏茲別克斯坦和瑞典等國的中國游客預訂也在增加。
韓國《每日經濟》稱,韓國對中國團隊游客試行免簽政策將於9月29日生效,恰逢中國“十一”長假將至,韓國旅游機構正積極吸引中國游客訪韓。報道稱,韓國處於低迷期的免稅店、酒店和購物行業將因中國游客的涌入而迎來“巨大的增長契機”。
在線旅游平台攜程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雙節期間,在出境游方面,日本、泰國等周邊目的地仍為主流。值得關注的是,烏茲別克斯坦、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正成為中國游客出境自駕游的新熱點,雙節期間上述目的地租車訂單量分別增長3倍、2倍和10倍。此外,國內游客還將目光投向更遙遠的非洲地區,赴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等國觀看動物大遷徙的旅游訂單同比增長130%。
《旅行與旅游世界》網站稱,中國出境游蓬勃發展的同時,入境游也呈現井噴態勢。國家移民管理局統計,今年1月至8月共計1589 萬人次免簽入境,同比增長 52.1%。免簽入境人數的激增反映了中國日益增長的吸引力。對外國游客來說,中國提供了豐富的體驗,從探索長城、兵馬俑等古代歷史遺跡,到摩天大樓等現代化景觀。入境游客增幅最高的國家包括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西班牙、沙特等。各國游客希望探索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充滿活力的經濟與文化。
外國游客享受在中國旅游度假樂趣的同時,也紛紛將“中國購”加入自己的行程計劃。新加坡《海峽時報》稱,中國持續擴大免簽入境計劃、完善的購物退稅政策,以及制造業能力的提升,極大地激發了國際游客的購物熱情。“外國游客空著手提箱來到中國,離開時卻滿載而歸,這一現象已成為一個突出的長期話題”。
“雙節”消費受關注
香港《南華早報》28日稱,今年國慶節與中秋節重疊,形成為期8天的“超級黃金周”,被視為拉動國內消費的試金石——人們關注節日期間從電影票房到旅游、餐飲和娛樂支出等方方面面的數據。廣州一家餐館老板稱:“黃金周消費將成為對消費服務行業投資者信心的關鍵考驗。”報道稱,數據顯示,假日期間國內和國際旅行的需求都很旺盛。預計此次文旅消費熱潮將為中國經濟帶來及時的提振。
馬來西亞《星報》28日稱,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一直致力於促進消費增長。近來中國刺激消費的重點從實體商品轉向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上半年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8.8%,其中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2%,是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一位經濟學者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首。隨著雙節即將到來,各地紛紛推出豐富多彩的新消費場景和活動,文化旅游、賽事經濟和文創消費等領域亮點紛呈。多地還發放數千萬元文旅消費券,並聯動文旅企業、金融機構、網絡平台,推動消費轉型擴容升級。這些服務消費能更好地帶動就業和收入增長。這名學者稱,如果雙節期間旅游和消費能創歷史新高,將使中國經濟引擎運行更加平穩有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