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美國頻道

邢自強:多重積極因素推升外資對華信心勢頭

2025年03月17日09:0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中新網北京3月14日電 (記者 夏賓)“最近兩個月以來,很顯然外資對中國結構性機會的興趣度在大幅上升。”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近日在京參加媒體記者會時稱,受中國科技企業創新和美國政策不確定性推動,多重積極因素推升外資對華信心勢頭,而這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后續若兌現宏觀政策加碼到位、企業估值持續提升等預期,更多長線資金有望進入中國市場。

今年春節前后,中國大模型密集“上新”,其算法能力及模型效果逐漸接近和趕超國際主流產品,引發各方關注。

邢自強表示,杭州“六小龍”等中國科創企業嶄露頭角,讓外界看到中國在全球科技創新中的優勢,這徹底改變了全球科技競爭的主流敘事。

在他看來,外資對中國創新實力的認可引發了對中國科技資產的重估,主要體現在港股近期的強勢反彈上。

另一方面的原因則來自於全球地緣政治的影響。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長預期的減弱促使投資者轉向其他潛在市場。

邢自強直言,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尋求與美國關聯度較低的市場和資產類別。今年以來,歐洲和中國市場的信心有所恢復。

他表示,美國“四面出擊”加征關稅,這會影響到很多企業的投資信心。美國對墨西哥、加拿大等加征關稅超出市場預期。這將反噬美國經濟,抬高出口美國商品成本,增加美國國內的消費成本。

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美國政策不確定性指數等“軟”的領先指標持續走弱。近兩周以來,國際投行紛紛下調美國經濟預期。

邢自強說,基於上述背景,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尋求與美國關聯度較低的市場和資產類別。今年以來,歐洲和中國市場的信心有所恢復,這兩個市場的表現與美國市場形成“蹺蹺板”現象。

他還認為,美國新政府的關稅政策並不能實現讓制造業回流美國的目的。據摩根士丹利對全球產業鏈重構的研究,制造業回流美國不僅曠日持久,可能需要花費長達10年至20年,而且成本巨大,會給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帶來沉重負擔。同時,即便在關稅政策下,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仍舉足輕重。

(責編:林凡巽、Sun Zhao)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