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美國頻道

“海島樂趣”裡的跨文化對話:美國人設計師謝敏的黎錦情緣

2025年02月10日09:09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中新網海口2月9日電 制作精美的黎錦、融入黎族元素的手工藝品、海南文化畫作……在海口白沙門公園內,一家名為“海島樂趣”的文創小店吸引著來自各地的顧客,店裡展示的手工制品和藝術品有著鮮明的海南特色,尤以傳統黎錦文化最為特別。

這家店的主人謝敏(Nicki Johnson)來自美國,已在海南生活近20年。將海南視作“第二故鄉”的她,正以自己的方式對外傳遞海南文化的魅力。

2月7日,謝敏展示店內的黎錦作品。朱子玥攝

2月7日,謝敏展示店內的黎錦作品。朱子玥攝

2月7日,謝敏展示店內的黎錦作品。朱子玥攝

謝敏與中國的故事始於1999年。當時,還在讀大學的她作為志願者來到廣州夏令營擔任英語老師。次年,她作為交換生進入廈門大學學習,並到訪上海、北京、西安等城市,加深了對中國的了解。2005年,謝敏與丈夫一起來到海南,一待便是近20年。

初到海南不久,謝敏就開啟了一段與黎錦的緣分。一位當地朋友送給謝敏一件黎錦作品,“當時就覺得特別漂亮,雖然還不了解它背后的故事,但從那一刻起,我就對黎錦充滿好奇了。”

真正讓謝敏深入走進黎錦文化的,是首屆2020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這次比賽為藝術家們提供的黎錦材料,讓謝敏如獲至寶,“那些圖騰的意義和花紋真的太吸引我了”。

從此,謝敏一頭扎進了黎錦文化的海洋,她深入黎族村落,向傳統技藝傳承人學習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2022年,謝敏將自己對黎錦文化的熱愛與所學融入到文創小店中,並取了個很接地氣的名字,叫作 “海島樂趣”。

2月7日,謝敏展示店內的黎錦作品。朱子玥攝

2月7日,謝敏展示店內的黎錦作品。朱子玥攝

在謝敏看來,“海島樂趣”不僅是黎錦藝術品的展示空間,更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平台。她的小店秉持三個理念:愛海南、愛藝術、愛自然。

記者看到,這間面積不大的木屋裡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從小小的發夾、耳環、冰箱貼到一幅幅繪畫作品,大多都融入海南黎族文化元素。“我希望我的作品不僅是一件件手工藝品,更是傳播黎族文化的載體,讓大家看到這些作品,會對黎族文化產生興趣。”

小店裡擺放著一本又大又厚的《黎錦》書籍。謝敏時常翻看,這是她創作的靈感來源之一。“黎族人民之前沒有自己的文字,但他們通過編織黎錦來記錄歷史和故事,每個圖騰都有其獨特的意義。”謝敏向記者展示道,“這是蛙紋,有四個角﹔這個是龜紋,代表著長壽﹔這是雷電紋,在黎族人看來,雷電是災禍,人們很害怕它……”

圖為謝敏制作的《綠水青山》蛇圖騰扇子。朱子玥攝

圖為謝敏制作的《綠水青山》蛇圖騰扇子。朱子玥攝

多元文化在小店交融。除了謝敏的作品,店內還陳列著來自俄羅斯、烏克蘭、美國等國家的藝術家作品,且這些文創作品都採用椰子殼、布料等環保材料。

謝敏不止於自己的創作。她還與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等合作,將海南文化故事翻譯成英文,通過海外平台傳播﹔參與國際藝術活動,與韓國、美國藝術家交流,推動海南文化“破圈”。

蛇年新春,謝敏特別設計以黎族蛇圖騰為靈感的系列作品,並著手創作《綠水青山》環保主題作品,將黎族文化、環保理念和現代元素結合起來。

對於新年的期許,謝敏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傳播黎錦文化的行列。“海南將建設一個國際化的自貿港,會有不同國家的設計師來到這裡。他們可以用海南傳統文化的概念創作多元的藝術作品,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她充滿期待地說。

(責編:林凡巽、姜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