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美國頻道

周敏:從研究唐人街到成為美國兩院院士

2024年09月04日09:02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中新社北京9月3日電 從隻身赴美攻讀社會學,到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與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兩院院士,周敏奮斗了近40年。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她將自己的經驗總結為:相信自己的感覺、堅信自己的判斷、尊重客觀事實、運用嚴謹的科學方法、認真詳細的規劃,以及專心致志地向目標挺進。

1984年8月,周敏道別親友,隻身闖蕩美國。那時她從未出過國,就連北京和上海都未曾涉足。在這之前,周敏從中山大學英語系畢業,並留校在社會學系當助教,她為學校的幾位美國社會學教授當翻譯。他們的社會學課程激發了周敏的求知欲,使她有了出國讀書的沖動。

“我進入社會學領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假如當時我是為人類學的教授當翻譯,我很有可能就去學人類學了。”周敏說。

在美國社會學家林南(Nan Lin)的指導和幫助下,周敏被紐約州立大學奧爾本尼分校錄取為社會學碩士研究生。

2022年,周敏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圖為她的院士簽字照片。(受訪者供圖)

2022年,周敏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圖為她的院士簽字照片。(受訪者供圖)

抵達紐約的第二天清晨,周敏隨朋友一家到唐人街,這是她抵美的第一站。在唐人街,奇妙的異國都市風貌和多族裔文化交錯的景象令她至今難忘。

“走出唐人街附近的地鐵站,摩天大樓近在咫尺,與陳舊臟亂的唐人街形成強烈對比,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象。”周敏說。

那時,周敏對這個族裔聚居區產生好奇,唐人街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社會?它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在現代化的大都市中還能容許它的存在?為什麼過了一個多世紀它還如此蓬勃興旺?

5年后,周敏用題為《唐人街》的博士論文回答這些問題。“唐人街裡的華人居民雖然大多是新移民,缺乏英語能力和主流社會所需的工作經驗和勞動技能,似乎被困在永久的貧窮和種族隔離中而難以自拔。但實際上,唐人街並非是傳統理論所定義的城市貧民窟。”她在研究中寫道。

周敏認為,唐人街有歷史悠久且堅韌抗逆性的族裔經濟和社會結構,深具發展潛力,為華人移民創造其他地方所不能提供的有利條件和機遇,為新移民提供一條實現社會流動的路徑。

1992年,英文版《唐人街》出版,美國學術界掀起新一輪有關少數族裔聚居區如何影響國際移民社會融入與同化的辯論,周敏在社會學界嶄露頭角。

此后,周敏將國際移民社會學、城市社會學和族裔研究學作為學術研究重點,並將研究范圍拓展至越南裔等族裔。

2022年,周敏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23年,她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23年周敏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圖為她手持院士証書。(受訪者供圖)

2023年周敏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圖為她手持院士証書。(受訪者供圖)

回顧旅美40年,周敏說:“我在事業方面雖然沒有驚濤駭浪般的大起大落,但一路走來猶如逆水行舟,顛簸起伏,猶如攀登高山,不進則退。我專心專注,胼手胝足,一步一個腳印,砥礪前行。”

今天,周敏的學術研究仍在進行。她希望通過新的研究成果繼續証明,移民一如既往地對美國經濟作出巨大貢獻。他們在融入美國社會的奮斗過程中,不但為自己開創新的生活,還為美國社會創造出新的機會。

(責編:林凡巽、姜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