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美國頻道

中美專家聚焦感染病學前沿成果

2024年08月19日08:52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中新網上海8月18日電(孫國根 陳靜)記者18日獲悉,在2024年中美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病學論壇暨真菌感染病檢驗診斷學術沙龍上,知名傳染病學專家、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終身教授翁心華和美國丹納赫集團醫學部首席醫學官湯一葦教授榮獲“中美華人微生物感染學術交流終身成就獎”。

湯一葦表示,兩國民間學術交流可促進兩國關系友好發展,希望未來有更多合作機會,共同為全球健康事業貢獻力量。深圳三院院長盧洪洲教授代表翁心華領獎。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終身教授翁心華和美國丹納赫集團醫學部首席醫學官湯一葦教授榮獲“中美華人微生物感染學術交流終身成就獎”。深圳三院院長盧洪洲教授代表翁心華領獎。(孫國根攝)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終身教授翁心華和美國丹納赫集團醫學部首席醫學官湯一葦教授榮獲“中美華人微生物感染學術交流終身成就獎”。深圳三院院長盧洪洲教授代表翁心華領獎。(孫國根攝)

據悉,本屆論壇設臨床微生物檢驗能力建設、微生態與細菌感染、真菌與結核感染和微生物分子診斷四個專題,18位專家學者作學術報告。逾300名專家線下出席論壇,萬余人線上參與。

國家衛健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劉曉琳教授在題為“2023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數據分析”的報告中指出: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近兩年發展規模較快,成員數量增加明顯。通過詳細的數據對比,該報告揭示了多個耐藥監測指標的變化趨勢,其中,碳青霉烯耐藥肺炎克雷伯菌的再次升高尤為引人關注。她特別提到萬古霉素耐藥屎腸球菌檢出率上升,尤其在廣東省顯著增長。針對這些挑戰,她希望多部門聯動,持續加強抗菌藥物科學管理和合理使用,做好耐藥性監測,及時掌握和分析全國、本地區及本醫療機構流行病學數據,重視院感防控,遏制耐藥菌的擴大和蔓延。

在論壇上,在題為“新發傳染病大流行與微生物學檢驗的准備”學術報告中,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強調,每一次傳染病大流行的根源與演進軌跡均獨一無二,人類社會無法依賴僥幸心理來應對未來的挑戰。他介紹了未來可能引發大流行風險的28個病毒家族及一組細菌,共計1652種病原體,並強調面對未知疫情時,微生物檢驗作為關鍵一環,能為早期預警提供科學依據,是后續治療藥物研發不可或缺的基石﹔通過精准、高效的微生物檢驗技術,可更好地理解病原體特性,加速治療方案的探索與優化,為守護人類健康構筑起堅實的防線。

在題為“微生物感染的床旁/及時診斷和監控”的報告中,湯一葦詳細介紹了即時檢驗在臨床微生物學及呼吸道感染診斷中的應用,這些技術在快速識別病原體、評估感染程度、指導抗生素治療等方面有獨特優勢,可為患者爭取到寶貴的治療時間窗﹔他還分享即時檢驗在器官移植領域的研究成果,揭示其在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和應用潛力。

在論壇上,專家聚焦感染病學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和臨床實踐,分享了他們的前沿醫學成果,探討學科的發展趨勢。專家們還針對各個專題設置了討論環節,與會者就室間質評計劃如何規范化和法律化、微生物相關組學技術的臨床應用等專題展開熱烈的討論和交流。

(責編:林凡巽、姜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