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礎設施老舊問題凸顯

不久前,美國佛羅裡達州多地遭遇颶風、洪水等自然災害,道路、橋梁、電網、供水系統等基礎設施被破壞,一度造成近30萬用戶斷電。官方評估認為,災后重建可能需要數月乃至數年。美國媒體稱,此次自然災害再次凸顯美國基礎設施老舊問題。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刊文稱,8月,洪水導致密西西比州杰克遜市的供水系統失靈﹔9月,一場強熱浪加劇加利福尼亞州電網緊張情況﹔10月,颶風“伊恩”造成上百人死亡……在極端高溫和暴風雨等氣候和災害影響下,美國多地基礎設施都未能獲得及時維護和更新,承受著日益增長的壓力。有研究指出,全美每兩分鐘就有一處水管發生破裂,導致大量水資源浪費。飲用水分配所依賴的長達300多萬公裡的供水管道已接近使用壽命。
美國公共廣播公司報道認為,美國的不少基礎設施已經較為滯后。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給美國基礎設施的評級是“C-”,理由是公共道路狀況“較差或一般”,橋梁有“結構缺陷”,電網老化。2019年,美國非營利組織“沃爾克聯盟”曾發布統計報告指出,美國政府需要花費約1萬億美元才能解決長久堆積的基礎設施維修工作。例如,全美有超過22萬座橋梁(約佔總數的33%)需要修復或更換。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土木工程教授保羅·奇諾夫斯基表示,美國在關鍵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改造和重大維護方面缺乏資金,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系統性的改變。然而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聯邦政府的基礎設施投入基本保持不變。
分析指出,美國在基礎設施方面還存在嚴重的系統性不平等,少數族裔受基礎設施老化問題的影響最為顯著。奇諾夫斯基表示,美國有200多萬人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和基本衛生條件保障。其中,5.8%的原住民家庭缺乏安全飲用水,而同樣處境的白人家庭比例為0.3%,非洲裔美國人聚居區的污水系統失靈比例非常高。
(本報華盛頓電)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李志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